
-
- -
- 基因毒性/遗传毒性-ISO 10993-3, GB/T 16886.3,YY/T 0127, OECD
应用标准
ISO 10993-3, GB/T 16886.3, OCED471, OECD473, OECD474, OECD476
Ames实验:中文名称: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实验目的和原料: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菌株,在含微量组氨酸的培养基中,除极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胞外,一般只能分裂几次,形成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的微菌落。受诱变剂作用后,大量细胞发生回复突变,自行合成组氨酸,发育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某些化学物质需经代谢活化才有致变作用,在测试系统中加入哺乳动物微粒体酶,可弥补体外试验缺乏代谢活化系统之不足。
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基因突变试验
实验目的和原理:
TK基因的产物胸苷激酶在体内催化从脱氧胸苷(TdR)生成胸苷酸(TMP)的反应。在正常情况下,此反应并非生命所必需,原因是体内的TMP主要来自于脱氧尿嘧啶核苷酸(dUMP),即由胸苷酸合成酶催化的dUMP甲基化反应生成TMP。但如在细胞培养物中加入胸苷类似物(如三氟胸苷,即TFT——trifluorothymidine),则TFT在胸苷激酶的催化下可生成三氟胸苷酸,进而掺入DNA,造成致死性突变,故细胞不能存活。若TK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胸苷激酶缺陷,则TFT不能磷酸化,亦不能掺入DNA,故细胞在含有TFT的培养基中能够生长,即表现出对TFT的抗性。根据突变集落形成数,计算突变频率,以判定受试物的致突变性。
哺乳动物细胞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
实验目的和原理:
染色体畸变分为染色体结构畸变和数目畸变,染色体结构畸变又分为缺失、短片、互换等。
在加入和不加入代谢活化系统的条件下,使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暴露于受试物中,用中期分裂相阻断剂(如秋水仙素或秋水仙碱)处理,使细胞停止在中期分裂相,随后收获细胞,制片,染色,分析染色体畸变。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
实验目的和原理:
微核是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有规律地进入子细胞形成细胞核时,仍然留在细胞质中的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粒片段或环。它在末期以后,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细胞的胞质内而形成,由于比核小得多,故称微核。
周期
测试周期如下表所示:
产品 |
测试周期 |
医疗器械 |
|
药物 |
|
医用包装 |
|
农药 |
|
化妆品 |
|
卫生用品 |
|
送样要求
四个完整样品,每个样品>60 cm2 or 2 grams ; 10 mL
熠品实验室出具的测试报告可被欧盟各大发证机构(如:TUV、SGS、BSI、IMQ、MEDCERT等)以及美国FDA、澳洲TGA、加拿大CSA、尼日利亚SONCAP、NAFDAC等认可。